——2017年1月10日在上海市宝山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宝山区区长 范少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两区一体化”总目标和“五个好”总要求,推动现代化滨江新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先后荣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历次会议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经济发展好,着力推动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优化,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布局优化,以重点区域开发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区域经济稳步增长。预计2016年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完成区地方财政收入140亿元,区可用财力达到39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均为2011年的1.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达16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9.2%,比2011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产业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创建张江高新区宝山园,重型燃气轮机、海洋装备、机器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邮轮产业、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四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飞凯新材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林肯电气等一批跨国总部顺利落户。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上海石墨烯功能型平台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落地,宝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产业互联网集聚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0家。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批创新载体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区域企业总数突破12万户。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一批基金成功落户宝山,70家企业实现上市和挂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推动“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引入金桥、临港、地产集团等专业品牌提升重点地区发展能级。重点板块转型成效明显。邮轮滨江带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对接自贸区,推进“区港联动”制度创新,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靠邮轮艘次、出入境游客接待量分别占全国的49%和64%,稳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五。南大生态区统筹推进征收补偿、设施建设和功能开发等工作,征收签约和土地收储取得重要进展。吴淞工业区形成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市场运作的机制,宝武特钢、宝武不锈钢及中铝上铜等地块加快调整,玻璃博物馆、中成智谷一期等先行转型项目建成运行。大型居住社区统筹推进建设、配套和管理“三位一体”工作,顾村、罗店大居累计竣工交付房屋508万平方米,实现6.8万户居民平稳入住。老镇旧区改造积极推进,全面启动6个“城中村”改造。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民生保障好,着力均衡配置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完成一系列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就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成为上海市首批创业型城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始终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按时安置率保持100%。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街镇公办养老院实现全覆盖。“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累计完成6.4万平方米成套住房改造和512.9万平方米老旧住房修缮,妥善安置在外过渡动迁居农民1.2万户。教育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推进“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建设,开办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等34所新校(园),组建三大教育集团,完善“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乐学宝山”终身教育品牌。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五大医疗联合体,华山医院北院、大场医院等建成投用。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全面两孩”政策有效落实,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三大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基础设施配置不断完善。加强区域大交通路网建设,S6公路、长江西路越江隧道等建成通车,S7公路、G1501越江隧道、轨交15号、18号线一期等市区重大工程相继开工,沪通铁路线型方案实现优化。着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建成潘泾路等43条道路,竣工微循环道路24条,优化、新辟公交线路114条,投放公共自行车1.5万辆。提升扩容电、气、通信等基本设施,完善垃圾处理、上下水、防汛除涝项目等市政基础配套。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社会治理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聚力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始终位居全市前列。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理顺条块关系,完成街道体制调整,落实“三个公共”职能,推动城管、房管、绿化市容等管理力量下沉。创新“3+X”镇管社区模式,做实首批4个基本管理单元,镇级统筹和差异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自治活力,建成居委会电子台账3.0版和“村务自治云平台”,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体系逐步建立,建成并运行“1+12”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制定实施安全监管50条意见,全面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属地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聚焦生产、食品药品、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制度+科技+专业”监管模式。全国首创特种设备监管主体责任清单,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立人口综合调控“1+9”推进模式,切实加强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宝山智联网”建设,优化信访矛盾分级分责调处机制,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圆满完成亚信峰会、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安保任务,三次获评“上海市平安城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持续深入,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等工作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文化建设好,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和成果共建共享,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全面进步。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宝山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载体建成投用。新增公共文体设施180万平方米,“一村一居一舞台”等公共文化项目受益面不断扩大,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8000场、体育赛事近300场。文化品牌内涵和影响力日益扩大。高品质打造“文化四季”品牌,上海樱花节、上海邮轮旅游节、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活动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精品沪剧《挑山女人》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18个国家级重要奖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呈现新亮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科技、金融、教育、体育、旅游等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一批重点项目、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加快集聚。成功创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3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生态改善好,着力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宜居程度显著提升。坚持建管并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努力使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全面落实“358、650”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所有经济薄弱村全面脱贫。深化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规范化流转。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惠及1.4万户的农村自然村宅改造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实施“三治两去”补短板一号工程,推进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超额完成污染总量减排指标及国家重点减排项目,污染源头控制得到全面强化,环境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等指标持续改善,区域降尘量同比“十一五”末下降48%。骨干河道整治率达80%,城镇污水纳管率达92%。低效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持续推进“三高一低”落后产能及“三场”调整转型,累计调整淘汰相关企业600余家,盘活土地约1.5万亩。累计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位居全市前列。绿色生态功能持续优化。大力实施“123”生态绿化和外环生态等专项工程,建成顾村公园、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等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各类绿地74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各项指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同时,我们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结合起来,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政府管理“1234”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政府效能。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综合考评在全市名列前茅。区级网上政务大厅开通运行,宝山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在全市率先上线。夯实做优“三个中心”功能,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592项,产业项目平均审批期限缩短三分之一,编制形成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探索实施政府系统运行目标管理,建立“立项、执行、督查、问效”四位一体的工作闭环体系。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区级机关行政编制统一核减5%下沉到基层一线。完善依法决策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建立兼职政府法律顾问库,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规定,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公开区镇两级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以及非涉密部门的部门预决算。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一般性公务用车。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管理。坚持从严依法治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上海市30条实施办法,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切实推进勤政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制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等制度。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共办理620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053件政协提案,采纳解决率分别为82.4%和86.9%,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满意率分别为95%和97%。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历在目,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特别是面对复杂宏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大考验,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为先,咬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不断用新思路、新办法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后劲;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功能为要,依托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民生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安全为上,夯实发展底线、严防薄弱环节,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全区上下拧成一股劲,咬定目标不动摇,用辛劳和智慧、激情和奉献,共同谱写了宝山发展的新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部市属单位、驻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宝山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宝山的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旧发展动力接续转换有待加快,科创引领支撑作用尚显不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需深化突破。交通拥堵、城市安全隐患、河道黑臭、环境脏乱差等短板明显,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平还需提高。城乡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但依然存在,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改革仍需加大力度。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和选择性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法治思维、创新能力、担当意识和行政效率需进一步增强。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对人民、对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奋发努力、勤勉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宝山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重要时期。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进程,抓住上海推进“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机遇,以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精神,加快把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主城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开拓前行,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着眼于服务上海改革发展大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软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两区一体化升级版”的总体目标,为打造“三创三生三宜”、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根据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今后五年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区增加值年均可比增长7%左右,区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0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全区道路里程达到900公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4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PM2.5平均浓度和降尘量持续下降。公共安全感指数保持在8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围绕“两区一体化升级版”奋斗目标,聚焦建设“魅力滨江、活力宝山”,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推动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经济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一是打造科创中心重要功能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着力建设“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围绕“万千百十”发展目标,加强政策聚焦与扶持力度,引进、培育一批“互联网+”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放大钢铁产业互联网集聚辐射效应,切实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现。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宝武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政府应用示范工程等方面实现突破,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工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30家。着力营造双创氛围。打造一批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的创新载体,众创空间基地总数持续增长。培育若干功能完备、科技企业集聚的科技小镇。优化创新服务体系,依托张江宝山园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提升技术转移转化水平,形成若干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品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并举。
二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转型调整。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新经济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大力推进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以上。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大云物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邮轮衍生、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重点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附加值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三是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发挥张江品牌优势,切实整合优质资源,拓展产业载体,优化“一带三线五园”的产业格局。推动“一带”邮轮产业建设。持续打造“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和“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逐步形成以邮轮服务业为核心、邮轮旅游业和邮轮商业为配套、金融及会展等服务业为延伸的现代邮轮产业体系。促进“三线”东西联动发展。加快轨道交通沿线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园区、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协同发展、创新高效、竞争力强的“一号创新带”、“三号创业带”和“七号创意带”。加快“五园”产业能级提升。集聚资源、集中优势,推进园区产业特色化发展。宝山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北郊未来产业园建设,城市工业园区着力建设上海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月杨产业园和罗店工业园区加大结构调整和优质项目引入力度。
(二)坚持协调发展,全力提升重点地区功能。有序推动重点地区发展,切实将五大地区作为增强城市功能和发展能级的重要空间载体,统筹提升区域的功能与形象。
一是提升邮轮滨江带服务能级。加快滨江地区整体开发,实践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再到“邮轮城”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邮轮港。完成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建设,稳步实现四船同靠运营,力争跻身世界邮轮母港前三。完善邮轮港水陆交通管理体系,推进岸电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延伸邮轮产业链。发展邮轮、游艇、游船“三游”经济,深化与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中船等国内外一流公司合作,集聚邮轮运营企业,打造总部基地,发展船修、船供等邮轮延伸产业,并加快拓展邮轮配套服务,打造上海邮轮物资配送中心、中国邮轮旅游跨境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项目。加快打造滨江生态走廊。完成上海长滩项目整体开发,辐射带动上港九区、十区产业转型。加快推进滨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推进蕰藻浜沿线环境整治,促进滨江由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生态性岸线转变。
二是建设人居和谐的南大生态区。按照“生态优先、环境重塑、功能综合”的理念,加速推进地区整体开发。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南大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征收腾地工作,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推进生态绿地建设,建成骨干路网。确定总体功能规划定位。加强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研究,发挥环上大科技圈等优势,促进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核心区功能开发。完善商业商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推动轨交15号线站点上盖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吴淞工业区转型力度。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中心聚合、空间围合、机制竞合”的原则,形成城市副中心的功能性框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全面关停污染企业,管控企业无序租赁行为,协调推进宝武、中铝等企业停产、搬迁和转型开发工作。加快形成规划体系。深化功能定位研究,完成结构规划和控详规划编制,围绕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推动项目先行先试。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推动条件成熟区域先行开发功能性项目,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四是推进宜居新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新城镇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的宜居宜业品质。有序推进开发建设。立足打造功能复合的社区邻里和综合产业社区,推进8.3平方公里新顾城建设。进一步推进美兰湖新镇发展,完成罗店大型居住社区和祁连等市属经济适用房基地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切实完善功能配套。加快道路、河道等项目建设,完善北部集疏运交通体系,提供更多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不断提升社区自治、共治能力和水平,打造便捷舒适的生活圈。
五是推进老镇旧区改造更新。运用城市更新理念,提高公建配套标准,增加公共空间,惠及7.6万户居农民。完成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进张庙等地区10万平方米成套改造,基本完成吴淞西块旧改工作,启动吴淞东块旧改工程。完成大场老镇改造,基本完成罗店老镇核心区建设,推进顾村老集镇、杨行老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庙行康家村、顾村杨邢宅、大场联东村和场中村等“城中村”改造,全面解决1300户在外过渡动迁居农民安置问题。
(三)坚持绿色发展,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强化底线约束,把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规划与发展,切实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一是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完善总体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引领发展。以功能转型带动空间转型,围绕“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空间布局,全面提升邮轮滨江带的综合能级,优化城市发展轴的主体功能,着力构建南部中心城区、中部主城片区及北部新型产业城区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强化土地综合管理。落实“五量调控”要求,以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构成的“新三线”作为新一轮土地利用底线,加快构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转变和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持续推进建设用地“负增长”和集建区外减量化,推广土地混合利用和复合开发。
二是打造便捷交通体系。坚持管建并举、完善体系、补齐短板,着力构建满足多元出行需求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推进“三纵四横”大网络,“八纵十三横”中网络和“四通八达”小网络建设。加快实施S16公路、S7公路二期工程,基本完成S7公路、G1501越江隧道及浦西接线段等对外交通通道,优化建设陆翔路-祁连山路连接工程等内部交通网络,加快国权北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和新一轮“微循环”道路建设,路网密度达3.3公里/平方公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轨道交通15号、18号线建成通车,规划和建设中运量交通,不断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发展多样化的“最后一公里”接驳方式。提升交通管理水平。聚焦智慧交通建设,增设一批停车诱导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公共停车系统、交通枢纽和“P+R”停车设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静态交通格局。持续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秩序。
三是营造生态宜居环境。严格保护并积极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宝山生态质量和城市形象。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建成“五个100”生态绿化工程,基本完成绿道网络、外环生态专项和顾村公园二期建设,新建各类绿地500公顷。推进滨水、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和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绿色感受度。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加强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防汛基础设施,完成南大北等6个排水系统新建工程,基本消除中心城区雨水排水系统空白点。推进原水连通工程建设,实现供水水质全面达标,基本完成旧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三治两去”综合整治,逐步消除存量违法建筑。推进泰和污水厂新建工程,确保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确保“1+16”水质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垃圾分拣综合利用。
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农村倾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农林水联动计划,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安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村经委托镇管”,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分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推进农村特色化发展。加强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加快打造以罗店古韵小镇、罗泾生态旅游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努力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四)坚持开放发展,全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的新路径,努力以更高的开放水平释放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切实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软实力。
一是着力以开放促转型。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能力,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外资、内资同步发展的总部经济,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新增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10个。深化“区港联动”制度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争取服务业领域开放措施在宝山推广。充分对接海关特殊监管制度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探索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库)。推进“区区合作、品牌联动”。联合金桥、临港、地产集团等专业力量,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提升产业管理、城市建设等各领域的开发水准。同时着力发挥宝武、上港、申能等在区大企业优势,实质性促进区域转型提升。
二是着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在城市更新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优化文体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一院一厅四馆”为核心的重大城市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优化镇级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功能,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15分钟体育生活圈”。加强文体产品供给。优化“一村一居一舞台”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宝山“篮球城”等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科技影视、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文化品牌内涵。围绕“文化四季”主题,提升上海樱花节、上海邮轮旅游节、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传承优秀历史文脉,加强对罗店历史文化名镇等特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三是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完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发挥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母基金)等辐射效应,优化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通过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方式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0家。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条件,支持社会、民间资本以EPC、PPP模式投资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区属企业分类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切实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实施区属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更加开放积极的引才用才政策,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用好人才专项资金,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全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全面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提高就业和保障水平。立足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完善大型居住社区就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帮扶600人成功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构建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征地养老区级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应保尽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四位一体”、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年照护需求统一评估体系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网络,贴近需求布点建设各类养老设施,实现养老床位总量占户籍老年人口比重达3.5%以上。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二是提升教育卫生服务能力。深化教育医疗综合改革,提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建设“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抓手,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深化“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和“特色高中”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多元发展,优化“乐学宝山”终身教育品牌。科学布局教育资源,完善区级教育统筹机制,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以上。推进“健康宝山”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科学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系,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实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1+3+4”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扩建一批医疗机构。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国家健康城区。
三是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系。落实区委“1+6+1”文件精神,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理顺条块关系。坚持重心下移,健全条块对接运行机制。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化镇管社区“3+X”模式,落实基本管理单元服务和管理资源配置。构建多元自治共治格局。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强化基层队伍培训、考核和管理,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枢纽平台作用,力争全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750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精准对接百姓需求与地区发展“痛点”,做强街镇(园区)网格中心,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水平,解决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难点问题。
四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积极争创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继续在全市保持较好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稳控。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反恐安全防范,实现“平安智联网”三级全覆盖,建立治安防控“三张网”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创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示范城区。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防化解信访矛盾。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以业调人、以房控人、以证管人”等措施,以“两个合法稳定”为基础,优化区域人口总量和结构。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推进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聚焦危化行业、特种设备、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等城市安全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和隐患治理,提升城市抗灾应急能力,实现全区安全形势整体好转。
(六)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减审批、强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推进行政权力标准化建设。积极稳妥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做优做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探索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衔接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行业监管,注重协同监管,着力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化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基本实现工商登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点信息的共享使用。推进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深化“四位一体”政府系统运行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更加有力的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区、镇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实施购买项目目录管理。
二是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坚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权履职。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有效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重大决策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的工作制度,优质高效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做好对政策落实、国有资金资产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职等方面的审计和行政监察工作。
三是强化政府作风建设。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海市30条实施办法,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经费管理办法。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完善公务卡制度,切实减少现金使用。认真落实基层调研制度,在深入群众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坚定不移反腐倡廉。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完善行政权力内部流程控制制度。聚焦公共权力运行等重点领域,切实做到严明纪律、严格管理,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广公务员岗位履职责任制,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整改问责的长效机制。试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分级分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公务员队伍。
三、今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区七次党代会总体要求和建设“两区一体化升级版”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
综合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区增加值可比增长6.5%左右,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2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83万人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
抓好今后五年工作的整体起步,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产业升级力度。一是聚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加快集聚一批“四新”企业,积极引进BM机器人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确保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3%。重点推进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建设,加快183亩先行区块开发建设。推动城市工业园区与临港集团全面合作,扎实推进“科技绿洲”项目。全力推进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那科三期项目的落地,力争美钻中海油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打造高境“科创小镇”,力争年内启动新业坊二期项目。加快启动实施20个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推进15个单体投资规模超亿元的产业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做强区域“商圈”。加快推进宝山宝龙城建设,建成顾村龙湖、杨行招商花园城等重点商业项目,提升淞宝、大场北中环、共康三大商业商务集聚区,加快建设顾村、罗店、杨行、逸仙路沿线以及上大周边等五个地区级商业商务功能区,推进上海-东盟商品直销中心等项目。三是加大招商稳商强商力度。探索创新招商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大对招商资源的整合统筹力度。聚焦产业链部署招商重点,进一步优化“1+9”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的精准扶持力度,加快集聚更多的行业领先企业和创新型机构。积极开展存量资源二次招商,探索“租税联动”机制,提高土地和楼宇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打造一批税收亿元楼。四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严格执行环保、能效、质量、安全等标准,发挥倒逼机制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罗泾等北部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确保完成市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外迁)项目40项,全年调整腾地1500亩。
(二)全力落实科创战略。一是做强做优张江宝山园。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企业信用管理等7大服务平台能级,全力争取张江重大项目落地。推进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超导电缆检验测试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完成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二是承接高校院所溢出效应。聚焦海工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依托美钻、海隆等龙头企业,联合交大等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化与复旦、同济、上大、工程大等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三是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出台《宝山区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跟踪服务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母基金)运作,深化“基金+基地”发展模式,全年力争新增优质基金公司2家以上、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四是营造双创良好氛围。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新增2个市级众创空间。成立众创空间创新联盟,加强园区间的整合和协同联动。研究出台人才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工作室建设。
(三)着力做优发展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运行机制,实现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建立跨部门的市场准入单一窗口,加大综合受理力度。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升级,实现法人库数据落地和部门间数据共享,进一步延伸系统功能。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确保年底前随机抽查事项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快打造智慧城区。建设区级电子政务云,实现本区各部门30个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和共享。加快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新建1000个视频监控点。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实现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55M。三是大力激发企业活力。制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相关办法,培育20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骨干民营企业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国资国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委托监管。
(四)加快重点地区开发建设。一是持续提升邮轮滨江带能级。完成邮轮港后续工程建设,全年接靠邮轮480艘次,确保运营安全有序。深化与招商局集团、上港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邮轮城核心区、上海长滩等建设进程,启动建设邮轮港海事交管中心、宝杨路圈围地块等项目。二是全面推进南大生态区开发。加快前期签约腾地进程,加快推进光明、中储等企业征收补偿工作。开工建设35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大配套建设力度,推进祁连山路、南大路等4条骨干道路和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15个市政公建配套项目建设。明确开发运营体制机制,形成产业发展纲要。落实核心区城市设计和功能定位研究,加快轨交15号线丰翔路、南大路站点上盖复合开发。三是积极推动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完成结构规划编制和报批,加快上港九区十区、东海船厂区域、蕰藻浜沿线的功能定位研究。加快推进先行先试项目,按照“成熟一块、规划一块、实施一块”原则,启动宝武特钢、宝武不锈钢及中铝上铜地块转型,推进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项目。四是高水平推进宜居新城镇建设。加快市属保障房建设进度,建成交付47.5万平米保障房。推进4条大居外配套道路建设。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新顾城,全面推动征收补偿、基础设施、功能招商等工作,推进潘广路等配套项目建设。五是有序实施老镇旧区改造更新。按节点推进大场联东村等6个“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庙行康家村动迁工作,推进大场联东村、场中村等控规调整。着力推进80万平方米住宅修缮等工程,完成814万平方米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
(五)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一是聚焦重点任务。配合推进S7公路、G1501越江隧道及接线段、沪通铁路(宝山段)、江杨北路建设,启动军工路快速路建设,加快推动长江路快速路、S7公路二期和S16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轨交15号、18号线一期腾地工作。开工建设国权北路及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建设7条微循环道路,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做好中运量交通首条线路的开工准备工作,新辟调整10条公交线路。加大生态绿化建设力度,新建绿地面积120公顷,新建绿色步道43公里。二是健全推进机制。健全重大项目立功竞赛制度,全力助推重点工程建设。创新投融资方式,探索推进EPC、PPP等模式在公共项目中的应用。
(六)切实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一是加强治污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聚焦“33+33+X”河道整治任务,加大治理力度,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现象,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0公里、点源纳管1258个,完成1个国考断面和6个市考断面的达标治理。积极配合推进吴淞江工程,加快罗蕰河沿线动迁拆违工作。全面完成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土壤防治和垃圾综合治理等工作,确保降尘量、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以内。二是完成治违任务。落实“五违四必”要求,聚焦“3+4+55+188+X”重点任务,严格节点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市、区两级“五违”整治任务,做到整治一块、见效一块、巩固一块。三是巩固治堵成效。持续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重点整治33条道路和74个非法客运点,巩固“淞宝”交通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健全依法严管的常态长效机制,确保道路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实现“双降”。
(七)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一是完成系列规划修编。完成《宝山区域总体规划(2016-2040)》编制及报批工作。编制完成月浦、杨行、罗店新市镇总体规划,以及月浦镇聚源桥、沈家桥、段泾、月狮村庄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设立并推行“城乡一体化升级版”指标体系。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村经分离,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验收工作。稳妥推进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杨行、顾村年内完成改革工作。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化行动,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三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家和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家,推进罗店古韵小镇、罗泾生态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全面完成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退养工作。
(八)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做实就业保障工作。确保“第二轮创业型城区”创建成功,帮助76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帮扶引领600人成功创业,确保“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100%安置。落实镇保政策调整工作,推进征地养老区级统筹。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一批养老设施,实施存量养老机构老旧电气线路改造项目。深入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完善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分配和轮候机制。试点推行“养老服务包”工作,拓展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范围。三是落实一批政府实事项目。实施3万户表前电力设施改造。完成20万户燃气安全检测和2.1万户燃气内管改造。新建、改建5个标准化菜场,新建50个社区智能微菜场。着力推进残疾人居家养护和健康体检项目。
(九)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标工程,推进“有品质幼儿园”创建。做强终身教育“乐学”品牌,加快打造产教融合、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推进“问题化学习”教学研究项目,探索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大教育经费区级统筹力度,完成宝山区教育学院等6个新建、改扩建项目。二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落实综合医改各项任务,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效率。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进“1+1+1”组合签约。启动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和罗店医院改扩建二期工程。做好国家卫生区复评审迎检工作,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三是推动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推进长滩音乐厅等重大文化场馆建设,建设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二期等一批项目。高水平开展2017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系列活动,办好第十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围绕“一·二八”淞沪抗战85周年、“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精心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宝山群众体育大会。
(十)全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一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着力理顺条块关系,建立街镇工作综合评价机制,规范村居委会服务群众机制,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启动第二批基本管理单元建设。二是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落实居住证制度,严控人口规模。全面启动区、街镇、村居社区三级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及综治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争创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三是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深入落实安全监管50条意见,从严从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完成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等隐患治理,为老旧小区增配或改造消防设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
各位代表,宝山正处在全面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加快建设“两区一体化升级版”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共同谱写创新转型的新篇章,合力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即建设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最佳实践区,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指经济发展好、民生保障好、社会管理好、文化建设好、生态改善好。
全区各委办局、街镇、园区共获得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300余项。
比2011年增长74.6%。
累计建成产业载体600余万平方米。
2016年工商注册新设企业户数、注册资金分别是2011年的2.7倍、16.7倍。
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母基金)、中保双创城市发展基金、遨问新材料基金、贝琛网森基金等、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基金。
其中2家企业主板上市,2家企业创业板上市,1家企业香港上市,2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5家企业上海科创板挂牌,32家企业股托交易中心挂牌。
截止2016年11月。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一期居农民签约率分别达81%、97.4%、89.1%。
原宝钢集团。2016年9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同意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宝钢集团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钢集团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宝武钢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包括庙行康家村、顾村杨邢宅、大场联东村、大场场中村、顾村老集镇、杨行老镇。
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包括共有产权房、公租房、廉租房、动迁安置房。
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包括上大基础、行知、罗店等教育集团。
市一医疗联合体、交大九院医疗联合体、华山医疗联合体、曙光中医医疗联合体、宝山区康复医疗联合体。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全区道路里程达822.2公里,道路密度达到3.08公里/平方公里。
指杨南路-宝安公路段。
包括建成6座交通枢纽、11座公交首末站、304座候车亭。
街道职能重心转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
“3”指“基本单元管理”“片区分级管理”“镇直接管理”三种镇管社区模式;“X”指各镇和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共治自治等方面探索创新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
创新“3+X”镇管社区模式及机制被市政府办公厅《今日要情》、《每日动态》、“汀关注”、“上海观察”录用,并被《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城乡报》等知名媒体相继报道。
指顾村镇菊泉基本管理单元、顾村镇共泰基本管理单元、罗店镇美罗家园基本管理单元、大场镇大华基本管理单元。
宝山区居委会电子台帐荣获2014年上海社会建设市区(县)联动项目(培育探索类)优秀项目。
“1”是指宝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2”是指12家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即成立1个推进办公室和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规范用工、拆违控违、“群租”整治、控制和规范“非改居”、加强集体企业厂房及集体土地出租管理、严格居住证件务工证件办理和凭证服务、村(居)社区综合管理建设等9个专项推进组。
宝山成为上海首个全国综治信息化建设试点地区。
还包括宝山图书馆(新馆)、“馆园合一、文绿结合”的国家级抗战纪念馆和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等。
宝山籍运动员在各类国际国内大赛上累计获得118枚奖牌。
即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
宝山籍运动员许昕荣获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团金牌,吴佳欣荣获女子射箭个人第六、团体第七。
包括“治违”、“治堵”、“治污”、“去火灾隐患”和“去低效产能”等五个方面。
PM2.5浓度从2013年开始监测,年平均下降6.3%。
指集装箱堆场、钢材堆场、集卡停车场。
即“1”个万:建设万米墙体绿化;“2”个十: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建设十幅大型休憩绿地;“3”个百:改建和新建百个市民街心花园,培育百条景观林荫道路,保护百棵百年古树名木。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5平方米。
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即“一条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两张网”:一张是网上政务服务网;一张是事中事后监管网。“三个中心”: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目标管理制度:“立项、执行、督查、问效”四位一体管理制度。
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企业服务事项“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全程跟踪监督”服务。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建成“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监督指挥体系。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年无休、全区通办”。
原来是624项。
即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城市功能转型的最佳实践区,迈向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
即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协调。
“万”即区域内集聚各类产业互联网企业超过10000家,“千”即产业互联网企业产出超过1000亿元,“百”即引进培育行业内知名领军企业达100家,“十”即打造国际知名平台项目和领军人才(团队)超过10个。
包括炮台湾湿地公园、淞沪抗战纪念馆、海军博览馆、上海长滩等。
三纵四横”大网络指纵向:S20-S7、共和新路—薀川路—S16、逸仙路-同济路;横向:S5—中环线、长江路-长江西路、S6-S20、G1501。“八纵十三横”中网络指纵向:祁连山路-陆翔路、沪太路、潘泾路、康宁路-富长路、共和新路-蕰川路、江杨路、长江南路-铁山路/铁力路、逸仙路-同济路;横向:长江(西)路、泰和路、水产路、宝杨路-宝安公路、友谊路-潘广路、富锦路、杨南路、月罗路、石太路、罗北路、金石路、宝钱公路、集宁路。“四通八达”小网络指加强社区内部配套道路的提升改造,形成内部有效的“微循环”。
S7公路二期为月罗路-区界段。
包括S7公路(S20-月罗公路段)、G1501越江隧道及浦西接线段、江杨北路(指G1501-S20段拓宽工程)。
即换乘停车场,早上驾车停进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
指南大北排水系统、乾溪排水系统、何家湾排水系统、盛宅排水系统、虎林排水系统、庙彭排水系统 。
指2000年前建造的住宅小区。
指1个国考断面和16个市考断面。
即上海樱花大剧院、上海长滩音乐厅、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宝山区文化馆改扩建工程、区档案馆、城市规划馆。
包括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长者照护之家、睦邻互助点等。
即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引入社会资本新建1家综合性医院,迁建区精神卫生中心、统筹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眼病防治所等3家区级卫生设施,完成罗店大型居住社区、顾村拓展区(新顾城)、南大生态区、上海长滩等4家区域社区卫生机构布点建设。
指治安巡逻防控网、武装应急处突网和群防群治守护网。
“五证合一”是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指将由工商、质检、税务三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即顾村老集镇及杨邢宅、庙行康家村、大场联东村及场中村、杨行老集镇。
还包括推动泗塘一村北块实施成套改造、9.7万平方米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工作。
第一个“33”指市政府下达的33条城乡中小河道整治任务,第二个“33”指区政府下达的33条城乡中小河道整治任务,“x”指除市区下达任务外其他纳入整治任务的河道。
“3”个市级整治地块包括南大地区东块,大场、庙行地区,顾村镇东块。“4”个市里关注的区级整治地块包括沪太路沿线顾村镇地块、宝武物流三冠钢铁有限公司地块、蕰川路沿线杨行地块、沪太路沿线罗店镇地块。“55”个区级整治地块包括2016年结转的6个地块及2017年需整治的49个地块。“188”即2017年区水污染防治1个国考断面、6个市考断面、66条重污染河道沿岸188万平方米违法建筑。“X”即社会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中增加的其它整治地块。
新增2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478张)、4家长者照护之家、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家助餐点、10家睦邻点。
指社区居民签约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签约市民患病后,先前往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如病情较重,再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二、三级医院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