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工作报告(2013)_政府工作报告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区政府工作报告(2013)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3-01-18
【字号
  • 所属类目: 政府工作报告
  • 主题分类: 其他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13-01-18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15日在上海市宝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宝山区区长  汪  泓

一、2012工作回顾

   2012年是宝山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方针,围绕“建设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最佳实践区,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总目标,落实“经济发展好、民生保障好、社会管理好、文化建设好、生态改善好”总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外部严峻挑战和自身转型压力,实现区地方财政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10%,区可用财力达153亿元;完成区增加值824.2亿元,可比增长1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3亿元,同比增长20.5%;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1.9%;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落户宝山,“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荣获“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顾村公园、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长江河口科技馆、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入选国家4A级景区;一批单位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在新一轮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创新中转型,坚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四个试点区”建设有序推进,“一带三线三园” 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市级服务业园区,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建成启用。成功举办上海旅游节开幕活动、2012邮轮嘉年华和第二届上海樱花节,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80%。电子商务零售额达50.3亿元,同比增长1.2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6.5%,居郊区县首位。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在建服务业载体189万平方米,绿地风尚等一批新项目投入运营,宝山万达广场开业半年实现营业额6亿元。巴仕特电气、宝钢不锈钢二期等启动建设,太平洋机电、中钢(上海)公司等建成投产。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488.6亿元,同比增长11.5%。关停调整宝昌铸造等48户企业。完成市下达的28户危化企业调整任务。新建376亩设施菜田,创建10个农业示范合作社,8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宝农34”优质稻米连续四年获市评比一等奖,“长江口大闸蟹”获全国大赛金奖。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集中推进两轮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规划建设五大城市综合体,土地收储和项目招商进展顺利。完成第三产业投资272.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7.2亿元,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一系列扶持创新政策发挥效应。7868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减少企业税负2.1亿元。落实“1+9”政策扶持资金3.1亿元,扶持项目1997项,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技改资金1亿元,带动企业先进装备投入15亿元。实行 “人才租房、项目资助”扶持政策。深化与高等院校、大型企业战略合作,在全市率先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转化高新技术成果25项,3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累计建成3个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4.5%。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成功举办2012中美物流论坛、中国邮轮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海海洋论坛、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推介活动,健全招商引资政策体系、考核办法和工作制度,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同比增长62.6%;新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新加坡胜狮集团地区管理总部等落户宝山。新增金融机构13个,金融业占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1%。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2亿元,新建2亿元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扶持新通联、宝钢包装、相宜本草等企业上市,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区属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管理范围,区属国有(集体)总资产增长6%。启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援青、援疆、援藏、援滇等工作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优化布局、落实规划,坚持以功能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重点地区调整转型。细化“十二五”规划体系,完成33项控详规划编制。滨江地区功能开发进入新阶段。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靠泊大型邮轮60艘次,出入境游客28万人次,占全市邮轮游客总数75%以上,成为亚太地区的邮轮枢纽港。上港十四区转型项目“上港滨江城”顺利开工,吴淞零点广场、滨江大道、宝杨路码头交通枢纽实现建设节点,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国际游艇培训中心、上海国际邮轮学院、上海国际邮轮配送中心等一批功能型项目相继启动,成功举行首次国际邮轮公司全球采购研讨会。南大地区整治调整取得新进展。编制形成“1+12”规划体系。依法作出国有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征收决定,完成一期居(农)民征收补偿准备工作,一期集体企业动迁签约率达85.2%、腾地1250亩。关停11户高污染、高风险企业。拆除违法建筑9.8万平方米。一期30公顷绿地基本建成。8.8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大型社区开发建设呈现新形象。115万平方米顾村馨佳园社区整体交付入住,超市、菜市场、社区巴士等公用设施陆续投用,群众“开门七件事”更为便利。罗店大型社区基本完成土地收储,在全市首创大型社区建筑风貌导则,顺利推进200万平方米市属保障房和一批配套设施建设。老镇旧区改造取得新成效。大场老镇核心区完成动迁98.1%。罗店老镇亭前街整治完成97%。顾村老镇完成规划调整。老公房成套改造近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25户。张庙一条街、吴淞西块、八棉二纺等综合改造有序推进。吴淞工业区战略转型取得新突破。落实市政府和宝钢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精神,完成吴淞工业区发展战略研究,持续深化概念性规划,启动功能布局规划研究。上海玻璃博物馆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
   一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导向,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入推进城乡统筹、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相融并进。“358、650”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累计完成农村路网体系建设等39项主要指标和实事项目。配合推进长江西路越江隧道、S6高速公路等一批市级重大工程,潘泾路三期、镜泊湖路全线贯通,吴淞大桥完成抢修加固,宝安公路、康宁路、殷高路等拓宽改建实现建设节点。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4条。改建区级农村危桥27座。完成高境地区1.7万户家庭燃气内管、张庙地区1.7万户低压电网改造。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6个。完成光纤到户建设13万户,开通牡丹江路(商业街)无线上网工程。促进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实现非农就业5238人,扶持成功创业63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3.01万人以内,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按时安置率保持100%,创建 “满意360”、“公信仲裁”等一系列服务品牌,就业工作考核列各区县第二位。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完成年度目标的168.8%,劳动争议案件按期办结率保持100%。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落实保障4.7万人,参保率达98.9%,列各区县首位。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保19.8万人。居民医保参保缴费14.4万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1.8万人。被征地人员全部落实社会保障。老年农民统筹月养老金、新农保参保养老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区征地养老人员月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415元、626元和1000元,增幅为12.2%、13%和15.6%。投入社会救助资金2.1亿元,受益群众80.7万人次。完成一批为老实事项目,高境镇敬老院建成运营,庙行镇敬老院基本竣工,新增养老床位373张、居家养老服务对象342名。出台10项助残新政策,惠及残疾人2万余人次。高境胜通、庙行共康、大场祁连等3个市属保障房基地开工40万平方米,竣工29万平方米。宝山工业园区公共租赁房启动建设。新增租金配租家庭203户。经济适用房受益家庭达3207户。建成区属动迁安置房31万平方米,可安置在外过渡家庭1100户。
   一年来,我们强化基层基础,妥善化解矛盾,保障公共安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探索了一批基层服务管理新机制。结合人大代表议案办理,改进和加强大型社区服务管理,探索物业管理和财力保障长效机制,规范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运行,推广“五融”工作法和“四联”新机制。加强社区“四个中心”建设,强化“三个实有”全覆盖管理。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开展44个社区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制定一系列政策,规范农村基层管理。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圆满完成374个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削减存量拆迁基地34个,动迁居民243户。市下发的57件信访积案化解终结率达91.2%,16件重信重访化解率达100%,区信访总量下降4.9%。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调解成功率达98.6%。深化需求导向型帮教模式,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99.3%。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完成1万名农民工安全知识培训,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立全市首个食品生产企业联合会,开展废弃油脂等专项整治,建成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区和示范街镇。258个零售药店全部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圆满完成高层住宅增配消防设施、居民小区更新消火栓等一批实事项目,火灾事故同比下降50.8%。依法加强非法客运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八类”案件发案率下降7.7%,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各区县前列。
   一年来,我们聚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和成果共享,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同质化发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四大平台,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宝山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日均接待读者4500人次。创排大型现代沪剧《挑山女人》,首轮公演30场,社会反响强烈。完成15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建成5个新农村文化活动分中心。100场文艺演出、600次文化资源配送、4300场公益电影送进农村和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顺利通过市“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综合督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政”。全面完成教育实事项目。稳妥应对净增近8000名学生入学高峰,来沪人员近5万名随迁子女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成功承办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桥牌锦标赛。公办高中应届考生本科达线率为87.4%。本区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大型话剧《永远的陶行知》巡演圆满,“学陶师陶”活动深入开展。“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华山医院北院建成启用,大场医院等建设基本竣工,一钢医院筹建转型为市第二康复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家庭医生责任制覆盖部分街镇,建成杨行、泗塘、高境、淞南等4个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一批医疗惠民实事项目。积极推进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本区荣获“上海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突出贡献奖”。深化推进“幸福泉·泽万家”系列品牌建设,圆满完成一批人口计生实事项目。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区体育中心开放以来接待市民近200万人次;成功举办2012年“宝马杯”高尔夫球大师赛、“东鼎国际杯”2012宝山国际男篮挑战赛、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上海赛区比赛、区群众体育大会等一系列赛事;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快创建,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屡获佳绩。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兵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科普、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事业持续发展。
   一年来,我们践行世博理念,改进城市管理,着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行“节能五色管理法”,扶持节能降耗资金1.5亿元,完成重点企业电能平衡测试26户、节能工程改造35项、企业清洁生产试点审核32户,节约标煤10万吨,超额完成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年度目标,居全市前列。生态宜居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网格色标环境管理”机制。加快推进顾村公园二期等生态工程,新增绿地133.5公顷。林木绿化率达24.3%、人均公共绿地达22.4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启动庙行排水系统建设,敷设污水二级管网62.4公里,完成积水点改造179处、农村村庄改造2570户。骨干河道整治率提高到72%,城镇污水纳管率提高到87%。城市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区本级财力投入城市管理和维护费用9.7亿元,加强市政市容联动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完善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区”创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处置案件6.2万件。300余个建设工地全部纳入信息化全程监管。积极应对“海葵”台风,实现安全度汛。
   一年来,我们主动面对新形势和新考验,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把制度建设作为班子建设重要内容。修订区政府议事规则,全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规范履职。自觉把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履职重点。深入街镇、园区开展集中调研,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90余个突出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网上审批事项办理跟踪、同步监督、预警纠错。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区本级用于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和城市建管投入达68.9亿元,占区本级支出的73%;教育、卫生、农业水利、计划生育等四项经费全部实现法定增长。推行政府投资审计管理和审计整改联动,对南大地区整治调整等实施重点项目行政监察。厉行勤俭节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平稳实施。开通运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初步形成服务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制度。注重提高人大代表议案、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实效,代表和委员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8%,表示理解的占2%。依申请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809条。宝山政务微博开通11个月累计发布信息3100条,信息发布量和关注度均居全市前列。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立足新起点,推动新发展,必须坚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工作的主题和主线,着眼全局、融入大局,借势借力、主动作为;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此,我谨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宝山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前进道路上还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发展上,面对经济趋势性下滑和较大波动的外部环境,转型发展难度进一步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城市建设上,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亟待提升的功能配置和加快弥补薄弱环节并存,统筹建设和精细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在社会管理上,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尚有差距,探索创新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面对我们担负的历史重任,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个别政府工作人员进取心不足,被动应付、甚至渎职腐败的情况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不回避、不推诿,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力推进宝山“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形势的发展、人民的期盼,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要求,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应该看到,宝山已经站上更高的发展起点,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和支撑,更有信心和能力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我们更要看到,稳增长压力加大,调结构难度增加,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各种潜在风险和矛盾问题还在凸显。我们一定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一分清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迎难而上,克难奋进。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部署,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方针,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两区一体化”总目标、贯彻“五个好”总要求,稳中求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
   根据区委六届三次全会总体部署,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区增加值可比增长8%,区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50亿元,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3.01万人以内。
   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加注重在空间布局优化、功能效益提升中深化调整转型。积极应对经济下滑与产能过剩、成本提高与创新不足、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就业需求增长与落后产业淘汰等一系列新矛盾,着力增强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动力,着力拓展城乡一体的发展新平台,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新活力,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新体系,着力深化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转型效益,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升。更加注重在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中改善民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让全区人民享有良好的教育、充分的就业、可靠的社会保障、优质的医疗服务、丰富的文化生活、舒适的居住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出行、和谐的社会氛围、文明的城市形象。更加注重在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治建设中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依法治区,自觉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动员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发展、民生事业、城乡建设、公共管理,积极投身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共同使经济发展保持一定速度、民生改善保持一定力度、城市建设保持一定进度、社会管理保持一定强度。更加注重在生态、生活、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建设美丽家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宜居环境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生态改善综合效应,推进产业转型、带动功能提升,努力让宝山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更加注重在尽责履职、改革创新中提升政府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看清问题,看足困难,沉着坚韧,不甘人后,远近结合,实干破题,始终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一步把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改革推动、发挥市场作用、调整政府服务与管理方式,落实到坚决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难题上,体现到坚持群众路线、实干兴区上,进而把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到实现“两区一体化”总目标、“五个好”总要求的宏伟蓝图上,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不断取得转型发展攻坚战的新胜利。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完善规划体系,优布局、腾空间,抓机遇、促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家园。规划体系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汇聚发展共识、引领发展实践、规范推进项目、提升发展质量的行动指南。深化完善规划体系,重在对接优化、科学布局、盘整资源、完善功能,为加快转型发展抢机遇、聚优势、引项目。
   以规划促进空间结构再优化。对接上海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的新变化,借助上海城市南北发展轴线的综合带动,优化“一带、两轴、三分区”区域总体规划,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发展战略、空间网络、组团布局、功能分工,整体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深化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改善的协调并进。
   以规划促进城市功能再完善。顺应城市能级的提升,系统优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立足南、中、北三分区实际,聚焦重点、组团联动,完善和提升南部道路、排水和电力布局,弥补和加强中部综合功能配套,带动和加快北部公共设施建设,巩固促进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以规划促进产业转型再提升。深化“四规合一”引导机制,聚焦滨江地区、南大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和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强化控详规划编制,优化区域城市设计,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强产业用地二次开发,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土地收储和出让,高质量、高标准地实施调整转型。
   以规划促进城市特色再凸现。深化滨江带等重点区域功能研究,集聚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吴淞工业区、张庙一条街、顾村公园等独特资源,汇集百年开埠、邮轮旅游、现代工业、新兴产业、生态景观、国防教育、都市风貌、田园风光等特色元素,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休闲旅游服务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凸现滨江临海、人文深厚、大都市与新农村和谐相融的宝山城市特色。
   (二)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建设是富民之基、兴区之要,是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关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转型发展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打造功能平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转型与城市转型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区域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加强创新驱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促进体制、机制、技术、管理、政策协同创新,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对接一批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争取纳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大企业、科创企业主导的技术研发创新机制,鼓励一批企业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深化区校、区企合作机制,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38个,推进20个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创建5个市级、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批优秀大学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与孵化基地的落地建设。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一带三线三园”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现代商贸、旅游及邮轮服务、专业服务、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加快培育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重点提升物流、钢贸、加工等三大行业;重点调整低效、污染、危化等三类企业,集中力量调整集装箱(钢材)堆场,加快推进“633”产业发展布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推进日月光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宜家家居、绿地正大缤纷城等26个项目竣工开业。深化商、旅、文、体、农联动发展,加快五大城市综合体建设,优化罗店美兰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罗泾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城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罗泾镇花红村1030亩高水平粮田、景瑞农业配送中心二期、超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三期等一批项目,让务农兴农增效益、得实惠。
   做优做强工业园区。积极融入市级优势园区,深化三大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完善宝山工业园区功能配套,加强与宝钢罗泾基地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升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产业能级,重点发展研发销售“两头在沪”企业,加快建设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综合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继续推动项目向园区和产业区块集中,加快康臣特种材料等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确保远东阀门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
   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抓紧建设和提升一批功能性平台,在全市产业发展中抢得先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邮轮配送中心、上海国际酒类贸易中心、上海木材交易中心建设,确保上海大宗商品信息中心投入运营。积极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完善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上市、股权托管、重组并购,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互动融合。
   加大政策聚焦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有关部门支持,推进“四个试点区”和邮轮旅游、钢铁服务、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促进相关行业集聚发展。完善人才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促进各类人才集聚。加强对“1+9”政策扶持资金的全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加大对效益提升和贡献突出企业的扶持力度。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与央企、市属企业战略合作,联手推动调整转型、共赢发展。完善区国有(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体系、考核办法和推进机制,大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为各类企业转型发展搭建平台,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
   (三)深化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协调提升城市化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宝山建区25年来一以贯之的共同目标,更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深化城乡融合,重在放大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综合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推进上海北部新城建设。顾村和罗店大型社区在满足入住居民需求的同时,沿沪太路城市发展轴与美兰湖北欧新镇、罗店老镇联动呼应,辐射带动北部地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上海北部新城。依托顾村公园、华山医院北院、轨道交通7号线等功能型项目,深入谋划大型社区组团发展,按照城市级功能配置,布局重大带动项目,统筹内外配套设施建设。突出罗店镇“一镇四貌”特色,积极争创“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区”,力争举办2013年达沃斯国际小城镇建设论坛。全面完成罗店大型社区征收补偿和土地收储,竣工各类保障房7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37个市政公建项目,启动建设月罗供水管网等7个外配套项目。探索市、区联合收储模式,开展顾村大型社区拓展区8.4平方公里土地收储,推动馨佳园配套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老镇旧区改造。进一步完善功能配置,促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加快大场老镇二期商业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进罗店老镇风貌保护、老小区改造和宝山寺配套公园等项目。抓紧启动顾村老镇改造,有序实施征收补偿。优化完善杨行老镇改造方案。加快吴淞、张庙等地区旧区改造,推进100万平方米小区综合整治。
   整体发挥城市化带动效应。紧紧咬住“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完成”目标,推进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和转型开发。加快国有企业征收补偿,完成一期集体企业动迁,力争完成一期居(农)民征收补偿。推进二期50公顷绿化工程,启动工学路等4条道路建设,完成12公里河道整治。全面推进动迁安置房建设,力争竣工8万平方米。固化产城融合方案,加快建设生态型城市综合功能区,提升外环以内地区城市化整体水平,带动周边区域调整转型。
   统筹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配合G1501越江隧道、S6和S7等市级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宝嘉公路等6条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加快富长路等区级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为区域客运、货运有序分流创造条件。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加快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新辟、调整部分公交线路,提高短驳公交线路覆盖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覆盖率;加快区域静态交通规划研究和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地区非法客运整治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环境建设支持力度,实施农村村庄改造898户。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长效管理。加快光纤到户建设,推进“宝山市民百事通”平台应用,逐步提高公共场所无线上网覆盖率;配合罗泾水厂等建设,推进北部地区家庭燃气内管、南部地区低压电网改造;促进水、电、燃气、通信等公用设施扩容提升。
   (四)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在“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着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细化资源布局,强化队伍建设,深化精细管理,优化教育评价,亮化品牌项目,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初高中教育联建体建设,开展区“新优质学校”创建,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让全区每一个孩子学得更好、成长得更好。以“四个优化”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探索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中高职贯通、普职成渗透、职前职后发展的联动机制。加快“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创建,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上海市顾村青少年创新教育和实践中心建设、宝山实验学校改造、区教师进修学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建设20所心理健康辅导室、20个特教资源教室。深化“学陶师陶”活动,不断强化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积极倡导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政策扶持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服务推进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托底保障就业,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帮助成功创业600人、带动就业4000人,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服务品牌建设。推进青年“启航”计划。确保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时得到安置。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健全群体性劳资纠纷预防和处置机制,保护劳动所得,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普惠和特惠相结合为重点,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整体水平。探索鼓励农民参保缴费、城乡居民自由职业人员参加城保等激励措施,认真落实征地保障新政策,完善新农保区级统筹、征地养老管理政策,稳步提高征地养老待遇水平。妥善处理各类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完成医保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纳入低保审核审批,深入开展“八送”帮困送温暖活动,认真做好流浪露宿人员救助工作。实施“老伙伴”计划和百岁老人关爱项目,对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加大服务力度。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00名。加强老年人助餐点建设与管理,推进干休所、福利院等大修改造。实施一批助残项目,争创“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
   扎实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配置、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努力改善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开工区属动迁安置房112万平方米、竣工130万平方米;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让全区8000余户在外过渡动迁居民搬进新居,68个存量拆迁基地完成动迁,北部地区1200户集中居住农民家庭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建成高境胜通等市属保障房56万平方米,启动20个公建项目建设。推进第四批经济适用房选房供应。新增租金配租家庭150户。加快宝山工业园区公共租赁房建设。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完善“4+1”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华山医院北院等辐射引领作用,加快市第二康复医院及其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应急机制,争创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管理,优化完善新农合政策。推进罗店医院改扩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等建设,启动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等项目。巩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第四轮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健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传递社会正能量。以文化民生为理念,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精心筹办第八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提升上海樱花节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深化市、区联动,认真承办首届上海社区文化节宝山专场活动。推进文化引领、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化活力、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深化“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新建5个新农村文化活动分中心,实施2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深化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改革,探索沪剧原创剧目市场运作机制。树立“体育是民生、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的理念,积极实施“健康宝山、体育强区”战略,充分发挥各类场馆设施综合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确保2013年区群众体育大会、2013年“宝马杯”高尔夫球大师赛等一批赛事顺利进行,打造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两大“十、百、千、万”系列品牌,积极支持上海宝山女篮建设和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球队。扎实推进“科技兴区”战略,实施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兵役工作,扎实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等工作。进一步推进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发展。
   (五)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是深化调整、改善民生、加快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具体体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在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城市转型发展中更好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大滨江地区功能开发力度。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顺应快速增长的邮轮服务需求,打造中国乃至亚洲的邮轮门户港。协调推进“上港滨江城”建设,加快宝杨路圈围地块出让,启动宝杨路大修工程,基本建成吴淞零点广场、滨江大道、宝杨路码头交通枢纽。加快培育邮轮港口服务、邮轮企业总部、海洋旅游、文化休闲、购物中心、高星级宾馆等衍生产业和服务功能,积极筹办第八届中国邮轮产业大会、2013亚洲邮轮港口协会年会暨亚洲邮轮港CEO高峰论坛、2013邮轮嘉年华等活动,进一步拓展邮轮经济内涵。完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周边地区交通专项规划,推进沿江码头资源整合利用,加快周边土地收储和功能调整。优化滨江地区功能建设方案,启动蕰藻浜两岸和上港九区、十区功能研究,规划建设游艇产业基地,推动滨江效应向腹地延伸。
   全力推动吴淞工业区战略调整。按照市政府与宝钢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精神,支持宝钢集团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组建区级推进机构,深化产业功能规划研究,配合宝钢集团细化工作方案。加强与有关央企、市属企业的沟通合作,加快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收尾工作,有序实施企业转型和成熟地块收储。扎实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形成整体转型态势,增强与滨江地区的互动呼应。
   积极放大生态建设综合效应。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月浦盛桥等重点区域污染整治,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月罗路污水管复线、庙行排水系统支管、顾村地区1572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工程,推进一批骨干河道综合治理,确保城镇污水纳管率和骨干河道整治率有新提高。巩固提升“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创建成果,推进顾村公园二期、外环林带等生态工程建设。探索生态补偿转移机制,发挥生态改善综合优势,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城市功能优化配置。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强规划土地执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推进节能管理,完成一批节能改造工程,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保持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严格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科学编制土地储备和出让计划,发挥房地产业在推动城市功能布局、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注重基层基础,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保障。推进管理创新,重在进一步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的基础作用,坚持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优化服务,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呈现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区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大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运行保障等机制,优化“镇管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型社区服务管理。总结推广基层单位社会管理创新经验,进一步提高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探索组建专业社会工作室,进一步优化基层服务管理力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公安、城管等部门为主的巡逻联勤模式和各执法部门的联动响应机制。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加大群租整治力度,完成一批平安实事项目,深入开展“无刑案居(村)委”创建活动,争创“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依法治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依托社区“四个中心”平台,推广区域化共建、组团式服务等创新机制,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口受理”全覆盖。建设居(村)委干部培育基地,开展新一轮市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拓展“六位一体”综治警务室功能,整合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管理力量,促进行政管理、自治管理、物业管理有效互动。坚持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的政策取向,依托居住证制度完善来沪人员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群众诉求分级分责、快速解决机制。加强区、街镇、居(村)委三级信访平台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信访矛盾化解。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细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和指标体系,健全与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与市级以上重大落地项目对接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改进和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区”,广泛开展城乡环境清洁行动,积极营造全社会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深化督查整改、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通过市级初查,接受国家暗查和技术评估;推进长效管理,做好罗店镇“国家卫生镇”创建验收、庙行镇和月浦镇“国家卫生镇”复查等工作。完善城管监察执法机制,提高属地化执法管理能力,加大控违拆违力度,扩大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人均垃圾处理量同比下降5%。优化建设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抓好防汛防台工作。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下更大力气狠抓城市公共安全。围绕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强化安全监管,健全排查治理常态机制。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地产农产品等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开展整治无证无照经营等专项行动,推进市民早餐工程等实事项目。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督办制度,落实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建设。强化地下空间长效管理,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以大型车辆为重点,深化“三个实有”管理,改善区域道路交通秩序。
   (七)以提高投入绩效为重点,强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区提供财力支撑。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绩效,是财政公共属性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也最关注。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绩效,重在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把人民的钱管得更实、用得更好,把党和人民要办的事办得更好、做得更优,进一步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
   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构建均衡发展、广泛覆盖、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框架。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法定增长,优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严格压缩一般公共支出和“三公经费”。 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保障水平。
   探索健全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规范财政决策行为,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计监督,完善政府投资审计管理和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有序扩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合理划分区镇两级财权和事权,深化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区镇预算管理制度,深化“镇财区管”,强化镇级财政收支跟踪分析,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永恒课题,是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执政队伍和执政成效的具体落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重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注重从严治政、高效施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越深入,问题越多、压力越大、推进越难,必须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政务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围绕规划落地、项目落地、开工落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流程优化方案,扩大告知承诺范围,进一步压缩审批期限。应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门式服务、专人跟踪、工作组推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改造,加快实现“一门受理、一门审批”,进一步方便群众、企业和基层办事。
   持续深化勤政廉政优政建设。认真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建立健全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和纪律保障机制,加大尽责调查力度,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进行责任追究。认真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深入开展“万人百企评机关”、“百姓连线”等活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深化“制度加科技”手段,加强对行政审批、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综合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大力推进审计结果等信息公开,加大公共权力运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公开力度。弘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巩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优化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发挥宝山政务微博作用,加强权威信息引导力和影响力。
   主动接受人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推进法治化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行政权力依法运行,确保政府清正、清廉、清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组成部门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进一步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内部监督检查,严肃纪律、从严治政,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增强“一日不进、一日不宁”的责任意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运用底线思维、辨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地方发展、改革推进、产业调整、城市转型、管理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拿到决策之据、决策之理,拿出治本之策、创新之策。切实增强“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坚持实干兴区、实干兴业、实干富民,一如既往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团结教育、管理带领好公务员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敢于直面问题,敢于突破瓶颈,敢于抢抓机遇,敢于实现超越,实实在在地做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时代赋予重托、人民寄予厚望,实践成就发展、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加快“两区一体化”、建设“五个好”的现代化滨江新区而努力奋斗!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