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草案)_草案全文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草案)

信息来源: 区经委 发布时间 2024-11-05
【字号
  • 所属类目: 草案全文
  • 主题分类: 信息产业(含电信)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4-11-05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4-11-05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经委

    为深入贯彻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决策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有力推动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及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新迭代,瞄准机器人智能化、集成化、类人化、服务化发展趋势,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按照两个面向进行总体谋划,即面向未来,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面向当下,加快推动工业(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做大做强;坚持创新引领、应用牵引、龙头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路径,采取先融入、后成势、再引领的分步走方式,推进核心部组件、整机产品、应用场景、专业软件等发展形成产业链式集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应用生态圈

(二)主要目标

2026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应用成效显著、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打造国家级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26年,引进培育5家以上产值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优质企业、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万方产业空间载体,力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制造业总规模突破800亿元,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级大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机器人领域建成若干高能级检测中心、协同创新平台等新型研发创新机构,打造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力争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以及在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机器人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品能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完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集群建设。

示范应用成效显著。通过机器人+智能工厂,加速工业(协作)机器人在垂直细分环节应用,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推动服务机器人进入商业、医疗、教育、建筑、养老等领域,拓展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鼓励创新型企业通过应用反馈加快产品技术迭代,构筑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到2026年,规上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到360/万人。

(三)载体(空间)布局

宝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以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承载区、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产业化拓展区、大学科技园为重点科技策源区,打造一核两园集聚发展空间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聚焦智能机器人及其关联产业全链布局,持续做强国家级的宝山区成套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优质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集群。

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推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成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要承载区。

大学科技园聚焦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以上海机器人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环上大科技创新核,汇聚环宝山科研院所资源打造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带,形成一核一带科技创新策源平台。

二、发展重点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聚焦以大模型、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优质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人形机器人大脑(人工智能大模型)、小脑(运动行为控制)机器肢(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等)、机器体(高轻量化材料、复杂身体结构增材制造等)等关键技术群重点产品和部组件研发,加速全链自主可控产业化进程。

壮大工业(协作)机器人。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重点发展壮大工业(协作)机器人自动化(零件装配、检测、包装)、汽车零部件制造(焊接、喷漆、装配、点胶)、模具(铸造、铣削和钳制)、供应链(分拣货物、仓储管理、运输)、智能终端(制造、组装)等领域

持续发展服务机器人。牢牢把握服务行业智能化革新趋势,重点发展家务、教育、娱乐等家用服务机器人,讲解导引、餐饮、配送等公共服务机器人,助行、助浴、情感陪护等康养机器人,建筑部件智能化生产、装饰装修、构部件安装等建筑机器人。

抓紧布局医疗机器人。依托我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基础,抓紧布局手术机器人(腔镜、口腔种植、支气管镜、整形修复、5G远程手术机器人等)、康复人形机器人(上下肢康复、外骨骼康复、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等)、辅助服务机器人等(医疗物流、辅助诊断、陪伴护理机器人等)。

做强做大智能装备。突出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壮大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能源装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装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柔性制造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等。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1、梯次培育优质企业打造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龙头企业协同联动、优质中小企业各具特色的企业方阵。鼓励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带动效应强的优质企业,培育集聚一批深耕细分领域、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中小企业,形成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态势。

2、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推动链主企业全链条布局、市场全要素配置、政府全方位支持,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持续做大规模、做优能级。支持优质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终端产品等环节延伸,拓展设计、研发、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大关键环节项目招引、企业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和现代化水平。

3、推动项目引进落地达产。瞄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优质企业,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推动一批优质企业签约落地。紧盯有效投入、实物进度、产出效益等环节,推动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载体项目加快建设,让拿地即开工”“边建设边招商成为常态,为优质项目落地、投产、见效提供要素保障。

(二)推动创新能力增强

4、打造全球机器人创新转化平台。探索建立宝山全球机器人创新转化平台,按照一个创新中心、一批转化项目、一家平台公司、一个园区载体、一支投资基金协同机制,构建高校院所支撑、优质企业参与、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信贷投补合力加持的创新转化体系,打造集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概念验证、检测评定、展示体验等为一体,以产业化项目为牵引的协同创新转化平台。

5、推动产业孵化培育。依托重点高校在机械自动化、机器人领域学科优势,加强大学科技园与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协同联动,完善科学育苗、精准施肥、有效嫁接的全流程服务体系,进一步贯通科技创新、转化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的全链条,打造概念验证-转化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产业培育体系。

6、探索组建机器人创新联合体。以解决实际问题、攻克具体卡点为目标,支持优质企业协同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重点企业等各方面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用好揭榜挂帅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底层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效闭环最初最后一公里。

7、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优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围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激光雷达、机器视觉、自主导航、语音识别、自主避障、图像传输、传感认知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做好首台套设备技术突破等,加大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力度。

(三)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8、推动工业(协作)机器人进工厂。全面推进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围绕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通过机器人+智能工厂推动机器人在上下料、加工、焊接、打磨、装配、码垛、分拣、检验检测、切割、巡检等细分环节中加速应用,带动工业(协作)机器人应用规模快速提升。

9、推动服务机器人进生活。积极推动服务机器人进入医疗康复、公共服务、智慧家居、商业办公等民生领域,加大服务机器人在园区、商圈、楼宇等公共场景的展示力度。遴选和编制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库和场景库,支持机器人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双向赋能。支持优质企业积极参评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10创新应用推广模式。整合机器人企业、用户、行业组织等多方资源,搭建多领域互联互通平台,促进制造、医疗、教育、养老、建筑、商业等领域供需对接。鼓励机器人企业和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等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合作,探索服务租赁+系统集成的商业模式。鼓励机器人企业建设场景化应用体验中心,增强用户认知和体验感,提升产品消费和推广水平。

(四)推动产业生态优化

11探索产融合作支撑。在区科创产业基金下设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专项子基金,探索建立由区、镇(园区)与重点企业组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资金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融资服务模式,综合运用贷款、担保、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用好先投后股”“先租后股”“先服务后股等创新服务,积极对接引入市场化资本参与,推动政策资金与社会资本为创新型机器人企业联动接力。

12、拓展机器人产业智造空间拓展机器人产业空间维度,高效利用新型工业用地(M0)盘活存量用地,加快新型复合产业功能载体建设。运用工业上楼模式推动产业空间向上延伸,促进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实现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产业浓度和生产效率,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聚合发展。

13、推动长三角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鼓励总部在宝山区、生产在长三角地区的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母子工厂等方式,实现生产资源对接、生产过程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积极争取机器人优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宝山区布点布局、发展壮大,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14、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建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汇聚优质企业、行业协会、智库专家等资源,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资源高效对接的互动交流平台。举办顾村·全球机器人大会,结合论坛、展会、路演、赛事等多种形式,助力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资源有效对接,带动优质项目落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四、保障措施

15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优化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加大整体推进和综合协调力度加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运行监测和分析,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各街镇(园区)结合区域实际,保障要素供给,优化企业服务,形成区、街镇(园区)协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16、加强专项政策支持。聚焦优质项目、重点技术、专业平台、应用示范等领域,研究制定宝山区支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统筹用好科创30、大学科技园专项等政策,大力招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

17、强化人才引育力度。发挥区人才新政25作用,优化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力度,支持紧缺人才落户,加大专项人才激励。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通过定向委培、靶向引才等方式,培育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加强产业菁英三江英才等高层次人才引育留力度。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