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加快建设并优化区域城运中心的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宝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2023年5月29日
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度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将相关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宝山区城运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夯实基层基础”和“高效处置一件事”,紧盯城市治理裉节问题,加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区街(镇)协同和部门统筹,推动资源共享和处置联动,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赋能,助力高效发现和处置问题,以高效能治理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全面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宝山区加快建设“主阵地、主城区、样板区”提供坚实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区、街城运一体化进程
区级层面,根据市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区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持续推进区级城运中心实体化运作,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王”字型三级城运工作架构,进一步体现“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枢纽作用,成为区指挥和辅助决策研判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成为各部门共享的协同指挥平台,成为区城市运行日常管理平台;街镇层面,进一步明确基层城运中心组织构架、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工作机制,理顺基层城运中心工作模式,推进多条线力量整合,充分发挥街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注重对标对表,加快城运应急委体制建设
根据区委下发的《关于宝山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更名等的通知》(宝委〔2022〕17号)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已将宝山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宝山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原宝山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的职能由宝山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继续统筹行使。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区政府办公室和区应急局共同承担。其中,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综合协调,具体工作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承担。区应急局负责加强与市应急局以及各街镇(园区)应急部门的工作对接,落实应急系统各项任务。
(三)强化“观、管、防”功能,深化城运平台迭代升级
加快推进区城运平台由1.0版本向2.0版本的迭代升级。一是夯实指挥体系模块建设。以指挥上下贯通、视频互联互通为目标,建立宝山区城运平台指挥体系模块,加快城运移动单兵视频指挥系统建设并接入指挥体系模块。春节及两会期间,区主要领导在区城运中心通过城运平台指挥体系模块与相关街镇连线,了解相关街镇社会面整体情况。二是推进特色模块建设。落实公共安全、建设交通、环境环保等新建城市生命体征指标模块建设,实现人口、安全、交通、环保、应急、气象、舆情等宏观数据展示与动态数据预警,并接入各委办局相关业务系统30余个,为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联动处置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数据和功能模块支撑。三是强化“城市之眼”模块运用。基于区“城市之眼”视频平台,汇聚全区公安、雪亮、社会面等共计约2.3万路视频资源,并在城运平台地图完成位置撒点,为相关问题现场情况的快速视频监控调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多位区领导在区城运中心通过城运视频平台了解主要干道、高速出入口、大型商业体、宗教场所、顾村公园等重点区域相关情况。四是升级风险预警模块。新建“感知端”“舆情端”和气象预警等预警模块,提升风险预警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水平。并将感知端产生的问题与城运事件交互枢纽对接,落实相关问题一键传达、快速处置。五是强化“平急”切换功能,为进一步提升城运平台“平战结合”能力,健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的融合机制,落实区应急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区防汛防台专题平台等系统与区城运平台的一键切换,在日常管理、应急指挥、重点任务期间提供有力平台保障。
(四)聚焦数联、物联、智联,强化事件闭环处置
一是启用城运事件交互枢纽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协调指挥和信息交互体系,为各类感知、应用智能发现及人工巡查发现建立有效闭环处置通道。二是强化智能闭环处置,强化城运事件交互枢纽系统与区AI算法平台中危化品管理、防台防汛、工地规范管理、社区安全、道路治理、水务治理、社区治理等7大类58小类自动发现问题及智慧气象、城市部件二维码等应用场景的有效对接,梳理事件系统流程,明确处置责任部门,落实相关智能发现问题高效派单和闭环处置。自实现对接以来,系统共流转处置AI自动发现问题2446件。三是提升管理实效,为进一步提升感知自动发现与我区城市运行管理实时痛点、难点的契合度,中心牵头区建管委、区房管局、区消防支队、区城管局、区水务局等行业单位,从“粗”到“细”梳理阶段自动发现算法需求。目前工地管理、社区垃圾房、社区生命通道、非机动车禁停区、城市烟火、渣土车管理、河道管理等具体算法需求已完成梳理汇总并进入开发阶段。
(五)围绕“四早五最”,推动多方参与治理新机制
将城市运行各领域的管理内容逐步融入到城运平台系统,做到管理流程实时把控,管理实效全量呈现。一是深化网格监督员进入小区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并结合“12345”市民热线消防类投诉,为每月区社区消防安全评价指标的评定提供有效数据支撑,2022年,发现相关安全隐患2837起。二是持续做好我区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工作,2022年共分流非警务类警情115521件,处置率达到100%。三是线上线下积极对接公安动态隐患排查系统,将一线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以平台案件的形式落实全区流转、督办、处置、结果反馈,2022年,共对接公安动态隐患排查案件171件。四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实地检查纳入“一网统管”工作,运用城运平台及时发现各行政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查找治理工作中的短板与不足,2022年,共发现流转案件2028件。五是聚焦最小单元治理,依托“社区通”与区城运平台的智能对接,将超出居村自治范畴的问题通过区城运平台一键派单至相关部门处置。自运行以来,已通过“一键派单”处置回应疑难问题2223个。六是将巡查发现管理工作向多领域延伸,将食品安全5项、反邪教宣传、地下空间巡查等接入城运平台,2022年,共发现流转案件994件。
(六)聚焦城市“痛点”,攻坚应用场景建设
针对城市治理“顽疾”,聚焦“大安全”“大交通”“大环保”三大领域,将区城运平台、区城运事件交互枢纽系统、区道路交通智慧监管平台、区货运(集卡)堆场管理平台、区渣土数字化服务系统、区12345热线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区危险化学品全链监管专题应用、区智慧环保平台二期等系统列入重点应用场景建设计划,并有序推进上述应用场景建设,各应用场景建设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七)完善城运指挥体系,提升应急联动实战能力
一是完善城运大值守模式。强化融合联动,组建城运值守组,在新建成的城运指挥大厅开展7×24小时全天候大值守工作。以“平战结合”为原则,融合区政府总值班、城运值守、应急值守的相关专职人员开展平台预警、值班值守、综合协调、信息报送、市民热线、非警情分流、网格化巡查、应急调度处置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强化防汛防台、雨雪冰冻等重要时间段的联勤值守力量,安排专业部门进驻城运值守组,做到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二是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发挥区城运应急指挥平台的综合管理优势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紧盯安全生产、火灾、防汛防台和雨雪冰冻等重点领域,强化“110”、“119”实时接警数据和视频资源的综合应用,协调处置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实战推动各街镇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有效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应急指挥网络。三是加强城运单兵指挥应用,制定《关于推进宝山区城运移动单兵视频指挥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推进城运移动单兵设备及管理平台部署。区级层面,由中心为区级相关城运巡查人员配备单兵设备;街镇层面,为街镇辖区内每个城运网格配备至少1套单兵设备,同时根据街镇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为巡查执法、居村管理等工作人员增配设备。各街镇可通过街镇级单兵管理平台对下属工作力量进行管理,为联勤联动、问题处置、最小单元治理等提供支撑。中心定期组织区街(镇)两级单兵工作人员开展操作培训及演练,做好单兵日常点名和视频连线,同时结合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保障等实际工作场景,强化移动单兵系统的实战应用,为高效视频指挥调度,弥补监控覆盖盲区,反馈一线实情提供坚实的平台保障。四是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及各应急队伍快速响应能力。3月31日,区生态环境局、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区水务局、区公安分局、月浦镇政府、罗店镇政府、城投原水等单位联合举办了“2023 年宝山区开展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检验《陈行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练祁河宝山段“一河一图一策”风险应急预案》等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的可行性,达到了熟悉预案、规范程序、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为今后应对同类突发事件正确、快速、有效的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强化城运平台综合指挥作用
不断完善“王”字型三级城运工作架构,进一步体现“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枢纽作用。深化“慧勤务”平台建设,以构建全区城运“人员电子画像”为目标,落实城市运行、应急突发事件、安全生产、防台防汛等多条线业务流程和电子通讯录设置,实现全区“城运+应急”条块力量线上线下部署,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指挥协调能力。
(二)持续推进城运平台迭代升级
推进城运平台3.0版建设,落实基层治理、公共安全、建设交通、环境环保等新建城市生命体征指标模块建设。强化视频感知和应用场景的建设对接,进一步提升平台风险预警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城运中心实体化运作
对标市级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区、街镇两级城运中心机制体制建设。不断优化城运指挥运行模式,在城运指挥大厅进一步提升部门工作合力,共同构成实战管用的城市运行中枢,将城运中心打造成“指挥统一、资源统筹、运作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综合平台。
(四)深化应用场景建设
通过科学梳理、精准调研,淘汰一批数据不“鲜活”,缺乏实战能力的“应用盆景”,优化一批智能预警能力稍弱的已建应用场景。积极探索重点场所、风险区域、城乡社区等最小管理单元,落实管理责任,围绕危化品、重点消防风险场所、历史保护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建筑工地等管理需求,推出一批基层特色应用场景。在应用场景建设期间充分加入视频、感知等智能发现手段,强化应用场景风险预警、发现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实战管用。
(五)打造“一网统管”大协同机制
推进“两张网”协同机制。着力打造“一网统管”大协同机制。积极构建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牵引撬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合称“两张网”)深度融合,区大数据中心数据支撑和保障的协同机制。健全完善平时不包揽、不替代,支撑专业部门发挥专业力量优势,遇有突发事件时辅助领导指挥协调决策,并快速响应、处理的平急协同机制。深化拓展城市运行管理外延,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渠道,逐步形成城市运行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