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在上海市宝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宝山区区长 方世忠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按照“两区一体化”、“五个好”要求,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着力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结合起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宝山“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三个一”工作制度,受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和推广 ;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原创大型现代沪剧《挑山女人》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15项国家级大奖;市区联手创办“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性儿童文学奖项;圆满完成亚信峰会服务保障任务,受到中央、市领导的表扬。全年完成区地方财政收入112.67亿元,同比增长10.8%,超出年初预定目标2.8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964.6亿元,可比增长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8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2亿元,同比增长3.7%。
一年来,我们围绕“四条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把住改革新主线,职能转变取得新突破。借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取得实效。“三个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公布行政审批权力清单 ,明确行政审批事项624项 ,建立市场主体标准化监管平台,健全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着力让权力运行更透明、让政务服务更高效。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全程跟踪监督”的服务模式,27家职能部门、49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中心,进驻事项比市级规定多271项;20家职能部门设立行政许可科,实行“两集中、两到位” ,“四级审批”精简为“两级审批”;实施企业设立“四合一” 并联审批、注册资本认缴登记、企业年报公示等改革,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新增企业工商注册资本957.2亿元,同比增长1.2倍。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整合区政府应急值守、网格化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功能,围绕城市管理“区域全覆盖、工作全时段、内容全行业”,建立城市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 ,明确全区164个责任网格,形成12大类184种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网格案件处置及时率达96.7%、结案率达99.9%,综合评价在全市名列前茅。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从193项社区事务中明确了76个通办事项,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年无休、全区通办”,把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满足了群众就近办事的需求。
转型引导机制得到完善。加大政策供给和机制创新力度,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调结构、促转型“1+9”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后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引导力度。在全市率先与市金融办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建立“基金+基地”模式,引进专注于金融支付的贝森银琛基金、专注于北斗导航的明石北斗基金,加快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在全市区县中首次获得“上海市金融创新奖”。探索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开发模式,与上海地产集团、上实集团签订顾村大型居住社区拓展区三方战略合作开发协议。推行招大引强三项机制 ,支持街镇、园区加快引进重大项目。健全与民营企业家联系沟通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等“1+2”文件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健全。探索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优化街镇财政管理体制。区级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定额和“三公”经费预算均同比压减5%;公共财力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区本级支出预算的61.6%。完成南大地区和罗店大居财务收支预算编制,控制开发成本,引导有序开发。
(二)坚持不懈稳住经济增长线,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59.3%,“十二五”以来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86%,连续三年在市节能考核中名列前茅。
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立足“压和减”,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 ,构建“六位一体” 的工作框架,调整项目73个、土地2227亩。立足“新和增”,引进张江、金桥等国家级品牌,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张江宝山园获批面积29.55平方公里,成为本轮张江扩区中全市最大的一个分园。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经济,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企业加快集聚。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合作共建首个“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成功创建“全国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70个项目列入国家、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公司落户宝山。荣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重点区域加快转型。邮轮经济发展实现突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靠邮轮215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11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69.3%和77.4%,奠定了亚洲最大邮轮母港地位。宝杨路大修、零点广场等项目顺利完工,上港十四区开发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和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征收补偿、落实农民保障等工作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征收68个地块基本完成评估工作,签约24个地块,搬迁腾地9个地块;集体企业签约698个,腾地2100亩;2431名农民全部落实保障。完成环境评估及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吴淞工业区转型力度加大,建立了市区两级领导小组和“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工作机制,探索全区域开发和大板块单元开发模式,与宝钢集团签订战略意向书,转型规划进一步深化。
大居建管扎实推进。建立定期现场办公推进机制,统筹推进罗店大居建设、配套和管理“三位一体”工作。加快建设进度,160万平方米市属保障房主体结构封顶。完善配套设施,建成道路、绿化、水务、学校等30个项目。加强运营管理,搭建综合治理、市容管理、商业应急服务等工作平台,建立“现场面对面”群众工作法 ,组建服务管理中心,筹建12个居委会,一期6000户居民平稳有序入住。
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对接市委2号课题,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完成“358、650”指标体系中期评估。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深化区域总体规划评估和发展战略研究。完成罗店和罗泾两镇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完善支农惠农等政策措施,完成各项农业生产任务,小麦、水稻平均亩产均创历史新高,“宝农34”优质稻米连续五年获市评比金奖。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改革,32个村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新一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三)持之以恒托住民生保障线,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注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7%和10.3%。
就业保障得到加强。推进“上海市创业型城区”创建,帮助成功创业720人,带动就业5168人。大场动漫创业园成功创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59万人,控制在市下达的3.01万人指标以内。全面完成政府实事项目。制定出台改善民生的十项政策 。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完成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为老设施建设任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2.1亿元,惠及71万人次。有序推进老镇旧区改造,罗店古镇完成市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及宝山寺祇园基础工程建设,大场老镇西街商业二期一组团地块开工建设,吴淞西块90号地块改造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完成旧小区房屋综合整治101.4万平方米。实施宝钢二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试点,1901户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推进“3126” 学校德育建设。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加强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医疗联合体第二轮合作签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家庭医生责任制,建立乡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机制。完成第四轮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上海市民文化节宝山专场系列活动,举办各类活动8500余场,参与市民190万人次。举办海峡两岸淞沪抗战文化研讨及书法展。支持区内企业创作的3D动画电影《神笔马良》实现全球首映。宝山体育中心全年无休开放,接待健身市民433.9万人次。组建上海宝山大华女子篮球俱乐部。成功举办第三届区运会,35万人次参与,创历届区运会之最。圆满承办高尔夫大师赛、全国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荣获“南京军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史志、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宜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力加快市政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市、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健全道路交通体系,沪通铁路线型方案优化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与G1501并线,为宝山整体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S6公路、康宁路等建成通车,S7公路进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G1501越江隧道顺利开工。完成12条微循环道路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优化市容环卫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实施“123生态绿化工程” ,新建各类绿地16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人均公共绿地居全市前列、达24.3平方米。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全面开展PM2.5监测和空气质量指数实时发布,区域平均降尘量同比下降16.7%,降幅居全市第二位。骨干河道整治率达76%,城镇污水纳管率达89%。
(四)锲而不舍守住安全高压线,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注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结构变化,健全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城市保持安全运行,区域公众安全感总体评价位列全市第三。
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对接市委1号课题,加大社会治理调查研究和工作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居委会减负增能,创新形成的居委会电子台帐工作模式在全市推广。完善基层治理模式,健全“镇管社区”管理机制,顾村大居治理模式入选“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30强。顾村“智联城”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星星村农村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在50个村(居)推广。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调解成功率达98.5%。建立健全信访分级分责工作机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6%。
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围绕“以业调人、以证管人、以房控人”,建立“1+9推进工作模式” ,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源头治理,加强综合调控,来沪人员总量首次出现趋势性拐点,同比下降9.25%。加大“四个遏制” 工作力度,开出全市“群租”整治首张罚单,整治“群租”2871户,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5.9万平方米。
城市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推动源头预防与常态管理两手抓,制定实施安全监管50条意见,探索“制度+科技+专业”监管模式,全国首创特种设备监管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等制度。成立全市首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2014年,我们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转变作风,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改革建设得到同步加强。坚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紧扣“四风”问题,加强专项治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批百姓急难愁问题得到化解。聚焦“出行难”,投资2.5亿元,加快改造一批道路、优化一批公交线路、布设一批公共自行车网点、实施一批交通管理措施 ,群众出行进一步便利。聚焦“安居难”,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安置在外过渡居民2406户,率先启动罗店镇天平村申家楼“兵营式”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康家村、杨邢宅、联东村等3个“城中村”拔点改造方案通过市级评审。区政府明确的6类55项整改事项基本完成。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制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区本级和51个预算单位的预算信息、“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实现公开。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346件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代表和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6.5%、表示理解的占2.6%。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着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效应持续显现,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建设用地规模趋近极限,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亟待转变;人口服务管理的压力较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不少瓶颈;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行政慢作为、选择性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没有根本改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我们要直面问题、直面挑战,不回避、不推诿,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全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宝山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但也面临土地、人口、环境等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严峻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坚持发展,主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届市委七次全会、六届区委七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按照“两区一体化”、“五个好”要求,更加注重更新思想观念,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规划引领转型,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完成好“十二五”规划,谋划好“十三五”发展,全面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宜居宜业宜游相融合的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
根据六届区委七次全会总体部署,我们按照把握大势、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区增加值可比增长7%左右,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0亿元。安置在外过渡居民2000户。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93万人以内。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市下达目标。
2015年,我们将聚力推进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融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聚焦结构调整,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努力促进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
加快“四新”经济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对接上海市科技前瞻的重大布局,形成宝山区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定位、工作路径和政策支撑。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重型燃气轮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海洋装备、北斗卫星导航、3D打印、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制造业。聚焦“一带三线”,发布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发挥区域载体优势、平台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四新”经济集聚,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进邮轮旅游、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区”,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人居质量,创设“区长质量奖” ,引导各方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上来。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发挥“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平台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发挥张江国家级园区品牌效应,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深化与金桥集团合作,优化宝山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布局,推进“北郊未来产业园”建设。加大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存量资源盘活力度,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功能提升,着力发挥发那科等项目集聚辐射效应。严格执行环保、能效、质量、安全等标准,发挥倒逼机制作用,推进104产业区块能级提升、195区域产业转型升级、198区域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和复垦等专项调整,计划腾出1500亩土地,为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在建项目早竣工、重点启动项目早开工和重点突破项目早落地。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解决“四新”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优化“基金+基地”模式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切实帮助“草根创业者”解决融资难、市场开拓等“成长中的烦恼”,助推“创意、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探索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指挥部+公司”开发模式。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优化“1+9”产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孵化支持力度,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塑造创新文化,加强科学普及,营造尊重创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优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人才发展机制,让各类人才来宝山追梦、在宝山圆梦。
(二)聚力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重大规划修编,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让城市地区更有品质,让农村地区更具风貌。
高起点编制重大规划。坚持站位要高、视野要宽,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等战略,明确宝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真正做到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围绕重大问题、重大目标、重大布局,同步转化为推动宝山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切实抓好科技创新、智慧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区域中部组团等控规优化和报批。坚持开门编制、凝聚共识,主动对标先进水平,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十三五”规划编制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过程。
严要求强化土地管理。坚持“五量调控” ,聚焦“三线”管控、“负增长”、“减量化” ,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土地源头管理,全面梳理土地使用现状,规范集体土地租赁行为,推进村级集体土地镇级统筹管理,建立土地管理台帐和新增违法用地即报制度,确保违法用地零增长。强化土地综合执法,健全土地管理网格巡查、土地专管员、耕地保护等制度,形成分级分区、职权清晰、标准明确、便于问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土地管理创新,加强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工业区二次开发机制,完成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任务。探索土地收储、经营、开发管理的体制机制。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实现住宅开工15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358、650”发展目标,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村庄改造,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要求,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实行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统一城乡低保制度。完善促进集体合作农场经营的政策措施,推进粮食生产家庭农场试点工作,多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聚力强化功能塑造,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坚持立足现代化新型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区域交通、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工作力度,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健全区域交通体系。着力构建大交通、中运量、微循环相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通行能力。配合推进G1501越江隧道和长江西路越江隧道等市级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轨交15号线和18号线所涉6个站点的前期征收工作,同步固化G1501宝山段抬升、江杨路快速路改造等方案。推进潘泾路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杨南路等道路建设。立足完善区域自足的交通体系,开展中运量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加大“四个一批”工作力度,建设8条微循环道路,新辟、调整14条公交线路,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加强道路交通“排堵保畅”工作,方便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123生态绿化工程”,推进顾村公园二期、外环林带、“一纵三横多点” 等项目建设,新建各类绿地1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达26平方米。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治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制定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推进镇村中小河道整治,骨干河道整治率达78%。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启动水产西路污水管改造工程,完成1230家点污染源分流纳管工作,城镇污水纳管率达90%。协调推动泰和水厂扩建、虹杨电力隧道等市级工程建设。推进宝山城市工业园区排水设施改造,加强月浦老城区排水系统技术储备。城市化区域全面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一个框架、五项行动、两个支撑” 为重点,推进各领域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应用。积极争创市级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村庄 。健全区域智慧城市管理机制。
(四)聚力推进产城融合,加快重点区域调整转型。坚持以功能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重点区域转型突破,着力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提升滨江邮轮港区功能。聚焦“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游船“三游”经济。拓展邮轮产业链,着力打造邮轮总部基地。启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续建工程,推动宝杨路崇明码头功能调整,协调推进市级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工作。完成滨江大道贯通工程。推进宝杨路圈围地块项目建设,完善母港配套及周边地区商业商务功能,加快邮轮港核心区建设。协调推进上港十四区配套项目和街坊开工,启动富锦路等外配套项目建设。
加快南大地区整体开发。统筹推进征收补偿、安置房建设、产城融合、公建配套项目等工作。基本完成各类土地征收补偿,实现国有土地征收签约90%、集体土地腾地90%。全面启动南大地区动迁安置房建设,建成1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配套项目,推进丰皓路等4条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南大一期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4个公建项目;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南大二期、三期河道整治和土壤修复工程。健全南大地区开发机制,组建开发公司。高起点开展南大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提升开发品质。
加大吴淞工业区转型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和创新组织结构、开发机制、规划编制与政策体系,力争完成结构规划,启动街坊控规。成立吴淞产业新城开发公司。加快条件成熟地块率先转型,努力将吴淞工业区调整转型为上海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推进大居建管“三位一体”。全力抓好罗店大居、祁连基地等市属保障房建设和验收交付,确保罗店大居第二批1.4万户居民平稳入住。加快市政公建配套建设,开工美康路等4条道路,建成年吉路等8条道路;开工幼儿园等8个公建项目,建成公交首末站等3个项目;加快美兰湖大道商业地块开发,提升大居综合功能。明确富锦工业小区规划定位。完成顾村大居拓展区控规批复,推进征收补偿,先行启动区属安置房建设。
(五)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做到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民生工作的群众感受度。
强化就业保障工作。健全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争创首批“上海市创业型城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确保新征地人员落实社会保障率达100%。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鼓励社区居家养老,逐步推广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成果,为10万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一线通服务。新建3家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728张。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房供应管理长效机制。开工建设区属安置房60万平方米,竣工65万平方米。加大老镇旧区改造力度。加快罗店古镇排水、河道治理、祇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罗店汽车站地块功能转型。完成200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推进泗塘一村北块等成套改造和八棉二纺居民签约工作。加快吴淞西块90号、91号地块改造。启动康家村和杨邢宅“城中村”改造,完成联东村和星星村规划调整。加大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和居民表前电力设施改造力度,实施1万户居民燃气内管改造。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深化“新优质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落实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设要求。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宝山转型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做大做强“乐学宝山”品牌。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水平,做实做优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完成市第二康复医院筹建,构建康复医疗体系。加强人口计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第五轮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六)聚力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按照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靠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落实市委1号课题“1+6”文件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宝山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服务,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全面实施街道财力保障,做实做强“六个中心” 功能,推动街道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上来,把街道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变为优化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加强大镇大居治理,全力推动综合执法资源、专业管理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深入推进“镇管社区”,做实基本管理单元,充分发挥街镇在城市综合执法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职能。搭建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完成2015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现村(居)委会电子台帐系统全覆盖。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两个合法”,加大人口服务管理力度,落实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强化源头治理措施 ,努力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新增50个村(居)推行星星村农村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扶持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发展。深化“大调解”工作,完善分级分责信访工作制度,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出信访矛盾。做实街镇、园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争创“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
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城市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和安全监管50条意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深入实施安全生产责任签约、述安报告、特种设备监管主体责任清单等制度,引入行业专业监管力量,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设施,建立火灾隐患和违法建筑台帐等制度,加强综合治理,严格行政执法,加大问责力度。聚焦邮轮港码头、大型商场、轨交站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强化应急单元管理,保障公共场所安全。建成建筑工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2.0版,加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地下空间、防汛防台等安全监管。按照“五个最严” 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街镇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健全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防灾水平,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七)聚力优化整体形象,积极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大文明城区创建力度,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汇聚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加大感动宝山人物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引导德才兼备的先进人物、公众人物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向善向上的浓厚氛围。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守秩序、讲文明、重礼仪,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
创建特色人文环境。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历史文化传承体系、文创产业培育体系。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北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的前期研究,提高文化资源配送和服务水平。举办第九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挑山女人》争创“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升陈伯吹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中国儿童文学国际交流高地。推进淞沪抗战纪念主题公园建设,办好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实体。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强“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全力承办第八届市农运会。
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大联动、大联勤、“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高效互动。充分发挥市政市容联席会议平台功能,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群租”、非法客运、违法建筑、无序设摊等突出问题,狠抓源头,力度不减,强化城市管理顽症治理。完成“特定区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围绕“八方面环境”建设 ,以“文明新城、魅力宝山”为主题开展多形式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家喻户晓的良好创建氛围。切实推进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加大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史志、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等工作力度。推进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两高、两少、两尊重”的要求,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进一步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主动承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全力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重点做“减法”,着力减少微观事务干预;市场监管重点做“加法”,着力夯实事中事后和基层监管力量;激发活力重点做“乘法”,着力放大市场倍增效应;转变观念重点做“除法”,着力去除陈旧管理理念。全力提高“三个中心”服务效率和质量,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入驻110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重大项目前期辅导与后期会商机制。深化“先照后证”改革,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借鉴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探索设立宝山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行政管理责任清单、产业调整负面清单。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企业信用监管等制度 。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健全分类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管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
优化部门职责体系。最大限度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同或相近职责,完成区文广影视局、区建设交通委机构调整,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区级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相结合,区级机关人员编制精简5-10%,充实到基层一线。强化事业单位规范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统筹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健全财政全口径预算的管理,进一步理顺区和街镇事权与支出责任。推进以“金财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财政基础管理,努力提高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二)进一步推动政府运行机制法治化。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推动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实施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公众全程参与重大决策,方便群众事前知情、事中参与、事后监督。完成“六五”普法各项工作。
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城市综合执法局,整合基层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资格管理制度,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行政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规定,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运用“三个中心”平台数据,加大对相关单位行政效能服务质量的考核力度,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管。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做好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透明化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行政透明度,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信息公开,全面公开区镇两级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以及非涉密部门的部门预决算,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健全公益性项目评估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制定购买目录,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等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入实施无纸化办公,推动各部门政务平台互联互通,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加大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力度。扩大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探索大数据应用服务。拓展政府网站网上办事功能。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发照和网上公示。大力推进信用信息的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四)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作风转变。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工作,转化运用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切实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内化到政府运行各环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上海市30条实施办法,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区级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定额继续压缩5%。聚焦公共安全、就业保障、交通建设、社会治理等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领域,以区政府十大实事项目引领街镇百件民生项目,扎实做好惠民生、解民忧各项工作。
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发挥区长学习会平台功能,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能力,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行政审批、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推广“制度+科技”机制,切实做到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惩腐败。
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完善政府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探索专项分类培训,提高公务员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进一步筑牢群众观点,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集聚人民群众更广的智慧、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支持,汇聚推动宝山转型发展的新能量、新动力,努力把全区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全区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梦想开启新征程,拼搏铸就新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发扬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大力激发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勇气,始终保持敢闯敢试、主动作为的胆略,切实做到勇于负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宝山篇章,为开创宝山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奋斗!